距离开课约五个月,李光前医学院已招募约80名“模拟病人”(simulated patient),他们是根据不同情境扮演病人或家属的演员,学生将通过与“模拟病人”的互动了解病人关注的问题,从而学习与病人沟通。
分别扮演病人与家属的张丽珍(左一)与沈德瞿(左二)接受几名培训者的指导。左二为李光前医学院助理院长丹雅博士。
“模拟病人”的使用始于上世纪60年代,在美国一所大学,至今成为许多医学院与医院的培训资源。“模拟病人”也可用于测试学生与医疗研究用途。“模拟病人”属自由工作性质,可同时为多家医疗机构服务。
南大和伦敦帝国学院(Imperial College London)联办的李光前医学院较特别之处,在于它让新生趁早接触“模拟病人”,培养与病人交流的自信。李光前医学院助理院长丹雅博士(Tanya Tierney)受访时说,学生每年至少有七次与“模拟病人”接触的机会,而这样的安排将从入学年延续至毕业。学习内容广泛,包括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、向病人了解健康背景、识别病情、如何向病人传达坏消息等。
学生将到国立健保集团属下的陈笃生医院与综合诊所,以及邱德拔医院进行模拟学习,这几个机构都是医学院的合作伙伴。陈笃生医院的模拟综合性医疗培训发展中心“问诊室”可录下学生与“病人”互动过程,让同学与教师提供反馈。
曾在伦敦帝国学院任教、目前领导李光前医学院模拟部门的丹雅说:“如何聆听病人的心声、培养怜悯之心是医科生须掌握的重要技能。病人常埋怨医生没有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,让他们感觉不被重视。通过与“模拟病人”的练习,学生会逐渐改善他们的沟通技巧。”
她说,虽然“模拟病人”大多有表演经验,但先决条件是,能有效地与学生配合,并给予有益的反馈。李光前医学院在3月份就特地从英国邀请“模拟病人”的培训者为“病人”进行培训,传授“病人”特定病况的特征、如何以病人的身份与“医生”沟通等。
退休者张丽珍曾从事培训工作,明白模拟学习的重要。她三年前开始担任“模拟病人”,扮演心理有问题的病人挑战。她也发现,学生常遇到的困难是如何通知“病人”坏消息,并应付“病人”的负面情绪。
从事表演的沈德瞿(38岁)在朋友介绍下,担任李光前医学院的“模拟病人”。他指出,与一般表演不同,医学模拟“演出”很注重反馈的内容。他在培训中认识“表演”须注意的事项,如何给学生与院方有建设性的反馈。
“模拟病人”的年龄层广泛,以符合不同的教学需要。本地的收费一般在每小时20元左右。必威精装版app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五年前就开始使用“模拟病人”,让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进行练习。它的“病人库”有150人,人选都经过专业培训。杜克-国大医学研究生院也有80名“模拟病人”,自2007年开课后就让所有学生利用“模拟病人”学习。
李光前医学院、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和杜克-国大医学研究生院这三家医学院每年预计能培养500名医生。将在8月开课的李光前医学院今年将录取54名学生,以后逐步增加收生,最终达到每届150人。
虚拟解剖桌 让学生练习操刀
借助科技来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,李光前医学院采用具互动功能与三维画面的“解剖桌”(Anatomage Table),让学生在虚拟“解剖桌”上练习操刀技术。
“解剖桌”可呈现人体器官,医生也能将电脑断层扫描图等上载到解剖桌,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材料学习。
学生只须在桌面上滑动手指就能旋转解剖桌上的“人体”,作为解剖学的有效教具。李光前医学院指出,“解剖桌”的使用目前仍不普遍,该学院是东南亚所使用“解剖桌”学习的学府。
这台价值12万元的仪器主要供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教学用途,伦敦帝国学院也采用这台仪器。